信用周观:未来银行次级债不赎回风险如何?
未来银行次级债不赎回风险如何?
(相关资料图)
今年以来,中小银行次级债不赎回的事件频发,今年已经共有10家银行公告不行使二级资本债的赎回权,包括3家城商行,7家农商行。不赎回事件频发的背后,反映出银行业间信用分化加剧,尾部城、农商行经营承压,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难度上升。
自2018年出现首次二级资本债不赎回的案例起,截至2023年8月11日,共有51家银行的61只二级资本债到期未行使赎回权,其中主体评级AA的有5家,占比为9.80%,AA-的有11家,占比为21.57%,A+及以下的有28家,占比为54.90%;山东、辽宁、安徽和湖北等省份案例较多,分别有13只、11只、8只和8只。
理论上说,由于资本金衰减的特殊条款和逐年降低的发行成本,银行应该更有动力按期赎回旧债,然后再发新债完成置换。但受限于监管要求和自身情况,部分银行选择在5年到期后不行使赎回权。根据《商业银行管理办法》,(1)二级资本债发行人行使赎回权必须得到监管部门的事先批准;(2)银行行使赎回权必须用同等或更高质量的资本替换赎回的资本工具,并且只有在银行收入能力具备可持续性的条件下才能实施资本工具的替换; 或者(3)银行应证明其行权后的资本水平仍远远高于监管部门确定的监管资本要求。
因此,我们认为,银行不赎回二级资本债的原因大多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发行人未获得监管批准;(2)再融资难度较高,银行无法发新债替换赎回的旧债;(3)银行盈利能力较弱,并不具备可持续性;(4)资本充足水平低,旧债赎回后会导致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不符合监管要求。因此,我们从这四个维度,选取了9个指标进行分析,通过量化打分以此来测算有哪些现存的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银行主体具有潜在的不赎回风险。
从模型打分结果来看,不赎回风险最高的50个银行中,有近一半的银行已经存在二级资本债不赎回的情况,且多为农商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打分结果最低的50家银行中,有九家银行的资产规模均突破千亿元,建议重点关注此类整体规模较大且资质不错、但又存在一定不赎回风险的银行主体。
此外,我们还测算了各个银行如果赎回未来即将到期的第一笔二永债后的资本充足水平,共有34家银行赎回后资本充足率低于10.5%,不满足监管要求,建议也要关注这类行使赎回权后资本充足水平触及监管红线的银行,未来存在一定不赎回风险。
基本面观察
跟踪期内(2023.08.07-2023.08.11)有2家公司违约,为福建福晟集团有限公司、佳兆业集团(深圳)有限公司;1家公司展期,为上海宝龙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收益率图谱
隐含评级AA+级和AA级,城投债,1-2年在2.72%-3.11%,2-3年在2.97%-3.34%;国企产业债,1-2年在2.81%-3.57%,2-3年在3.07%-3.83%;银行二永债,1-2年在2.70%-3.06%,2-3年在2.99%-3.64%。
一级市场
信用债和城投债发行量和净融资额环比上升。发行利率方面,本周信用债加权票面利率下降28.18BP 至2.92%,城投债的票面利率较上期上升10.27BP 至4.07%,产业债的票面利率较上期上升10.27BP 至4.07%,信用债的整体票面-投标下限空间较上期下降0.04BP 至43.18BP。
二级市场
成交量方面,本期信用债整体成交量环比上升4.46%,产业债与城投债的成交量环比均为4.05%。信用利差方面,AAA、AA+和AA级城投债较上周分别收窄了4.04bps、6.81bps和8.09bps.成交异常方面,本期产业债高估值成交债券数量为430只,低估值成交债券数量为300只;本期城投债高估值成交债券数量为1314只,城投债低估值成交债券数量为615只。
风险提示:市场风险超预期、政策边际变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