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皖美答卷|90后“新农人”管理1000多亩水稻

来源:腾讯网 2023-08-08 15:20:28

大皖新闻讯90后年轻人辞去大企业的工作,回到农村老家种田创业。泾县小伙章文杰凭借自己的技能知识和好学奋进,已经成长为一名高素质的“新农人”。家中承包的农田面积从几年前的几十亩增加到现在的700多亩,还全程托管1000多亩土地。从耕田到播种、管护,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的种植方式,给农村带来大变化。在宣城,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上,正涌现越来越多的“新农人”。


(资料图片)

无人机撒肥误差仅厘米级

8月7日上午九点多钟,在泾县黄村镇花林村的稻田间,大皖新闻记者见到了正在操纵无人机给水稻撒叶面肥的章文杰。天气炎热,但为了防晒,章文杰戴着帽子、穿着长袖的上衣,汗水在他黝黑的脸庞上如雨落下。

“有一点病害,撒点叶面肥来补救一下。”章文杰指着一片微微泛黄的稻叶对记者说,早晨四点多,他就开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到田里忙碌了。章文杰的电动三轮车就像一个百宝箱,为了干好当天的农活,装下了一台空机就超过100斤的无人机、两块无人机电池、一台随时给无人机充电的发电机、两个水桶、一个小水泵、一桶汽油、以及几种用来配叶面肥的肥料……

他当天要完成100多亩稻田的撒叶面肥作业。一桶叶面肥撒完之后,章文杰拿着遥控器操纵无人机安全降落在他的电动三轮车旁。换下快没电的电池,打开发电机给电池充电。接着用放在稻田旁水沟里的小水泵,把水抽进桶里,开始配下一桶要撒的叶面肥。液体肥料配好后倒进无人机上的桶里,装上新的电池,章文杰开始在遥控器上设置下一块即将撒肥料的稻田,设置完成后,无人机会根据设置,完成这块田的撒肥作业,“误差是厘米级的”,章文杰对记者说。

百宝箱一样的电动三轮车

1993年出生的章文杰今年30岁,是村里少见的种田的年轻人。更少见的是,他一共种了700多亩稻田,另外还全程托管1000多亩土地。“700多亩我自己种自己收,1000亩是帮别人管理,除了种水稻,也种油菜、小麦。”章文杰告诉记者,他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水稻种植家庭农场。

1700多亩农田从耕田到收割需要多少人参与?“基本上就我和我爸,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会几个打杂工的人。”章文杰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农田已经实现全程机械化,从耕田、插秧、收割都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章文杰家院里院外停放了不少农业机械,不同型号用来耕田的拖拉机、一台种植油菜用的开沟机、几台水稻和油菜的收割机、三台无人机、一辆专门运输农机的小货车……

“打田、割稻子的时候我和我爸两个人搞,无人机他不会,都是我来操作。”章文杰告诉记者,播种、喷洒农药化肥都用无人机作业,“我应该是泾县第一个用无人机撒稻种的。”

“新农人”还要创出新路子

“我13岁就会开拖拉机。”章文杰说,他的父亲章凯芳很早就在村里承包村民的田地,他还很小的时候,就会帮助父母干农活。章文杰职高学的是机械维修,曾在著名车企工作,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但最终还是很大部分同龄人不同,他回到了农村,成为一名“新农人”。现在,除了管理自己承包和托管的农田,章文杰还利用自家的农业机械,向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服务范围已经辐射到周边城市。

章文杰学习的专业也成为他工作的一大助力。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自家的农业机械维修几乎都是自己完成,还经常向他人提供帮助。采访中,章文杰向记者展示了自己获得的荣誉。他被泾县农业农村局聘为水稻产业志愿服务队队员、被评为2022年宣城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在宣城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粮食作物栽培(机插秧及无人机)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

“一根稻穗上最多有298粒稻子。”站在已经抽穗的水稻边,章文杰笑着对记者说。一句话里饱含了一位90后年轻人对农业的热爱和执着。这两年,章文杰每年都在一块一亩六分的田里种植黑稻。“黑稻卖得贵些,我这不打农药,你看这田里草都能看到。”他想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摸索最合适的种植经验,再创一条新的致富路。

近年来,宣城市培育了众多像章文杰一样的“新农人”,赋能乡村振兴。据介绍,2022年宣城市培育高素质农民1200人,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4万人次。

大皖新闻记者 曹庆

编辑 陶娜

关键词:

返回顶部